民族医药
藏医文化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藏医文化
藏医学的诊断方法 信息来源:admin

藏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脉诊

藏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脉诊是:脉诊在藏医诊断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方法就是以医者用手指头去按切患者的脉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族中医的脉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致。

脉诊在藏医诊断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方法就是以医者用手指头去按切患者的脉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族中医的脉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致。

一、诊脉的准备

正规的脉诊,有较严格的要求。在时间方面,应在清晨朝阳初露,人体尚未开始下床活动之时,因这时人的情绪最为稳定。藏医认为,这个时间正是一日之始,阴阳之间最没有偏胜,比较调和,寒热也均匀。患者则因体力尚未开始活动,也未进饮食,故此时患者的脉象最能反映其人体内部的真实情况。如果人体处在剧烈活动,或情绪剧烈波动,或饱餐多食之后,脉象均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反映身体内部的真实情况。

在诊脉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有安稳平和的睡眠。最好不要有剧烈运动,也不要有暴怒、论争、过忧、过喜的影响。饮食则以淸淡为宜,不要过度进食油腻难消化食物,也勿饮酒或进行性活动。这样所测得之脉象,就能代表患者体内之真实状况,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二、诊脉的位置和方法

藏医切脉的部位与汉族中医相仿,但不完全一致。中医切脉的部位是以患者桡骨茎突(即高骨)为准,把这一部位掌面的桡动脉称为“关”,用医生的中指末端去按切。由关向手掌方面的一侧,按下医者的食指朱端,称为“寸”;由关向肘窝方面的一侧,紧挨着中指,按下医者的无名指,这一部位称为“尺”。换言之,中医用医生的食、中、无名指依次切按患者的“寸”、“关”、“尺”部位来候脉。

三、诊脉部位与内脏的关系

藏医通过三指分别诊切患者“冲”、“甘”、“恰”的部位来了解内脏的情况。与中医一样,藏医也认为对男患者应诊察其左手脉为准,用医者的右手去诊候;对女性患者则相反,以诊切其右手脉为主,用医者的左手去诊候,但不论男性或女性,还应该诊切另一侧,以进行比较,参考分析,有助于病情的正确诊断。

四、正常的脉象

正常的脉象称为平脉。平脉有三种:阳脉、阴脉和中性脉。

阳脉的脉象表现粗壮、眺动和缓而慢;阴脉则反之,脉象比较细、跳动也比较迅速;而中性脉则是长而光滑、柔和而不徐不疾。一般阳性脉多在男性可见,而女性则多表现为阴性脉,而中性脉不论在男性或女性均可见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可能在男性见阴脉,而阴性脉也可见于女性。这些都是正常脉,不算病态。重要的是要了解患者平时所见的是哪种脉,如果患病后,脉象出、现变化,那就是病态脉了。

五、脉象的理论和季节变化

1.脉象的理论

藏医的脉学有一套理论系统,其中主要是阴阳五行,尤其是五行学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学说认为,五者互相之间有依存、制约、相生、相克等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索之间有母子(相生相乘)的关系,还有友敌(相克相侮)的关系

2.脉象与季节变化

脉象与季节也就是与自然界的气候、天象、物候变化规律,也有密切的关系。

(1)春季:此时大地回春,植物开始萌芽。春季与脏腑中的肝胆相应,故脉象应紧(相当于汉族中医的弦脉),这种形象有如天空飞翔的云雀的鸣声一样。春季共有3个月,其中只有72天属春季,18天属脾土。再者,肝脉与眼睛相连,与天上28宿中的星宿、翼宿,角宿相应。

(2)夏季:此时万物茂盛繁殖,雨量充沛,它与五脏中的心脏相应,又与六腑中的小肠相应。因此,脉象应该旺盛而粗壮(汉族中医心脉象为洪),其形象有如天空中飞翔的杜鹃鸟的鸣叫。夏季共3个月,其中有72天属夏季,18天属脾土长夏。心脉与舌头相联系,故如有异常可在舌头上表现出来,它又与天上28宿中的氐宿、心宿、箕宿相应。

(3)秋季:此时大地万物均已结实成熟。它与脏腑中的肺和大肠相应,脉象跳动为短促而粗,形象有如天空中的红头鸟的鸣叫声。秋季共3个月,其中72天属于秋季,另有18天也属于脾土。肺脉还与鼻子相连系,因而肺脉如有病也可从鼻子表现出来。同时,它又与天上28宿中的牛宿、室宿和类宿等相应。

(4)冬季:此时大地寒风凛烈,冰天雪地。它与五脏中的肾脏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联系。其搏动的脉象迟缓而柔和,形象则有如天空中白腰草踏鸟的鸣声。冬季共3个月,其中的72天属于冬季,另有18天也属于脾土。肾脉还与耳朵相连,如肾脉有异常,也可在耳朵或听觉方面表现出变化来。它又与天上28宿中的昂宿、紫宿和鬼宿相应。

3.病态脉象

上面已经讲述了正常人的脉象,以及这些脉象随人的性别、季节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脉象在人体患病时即出现异常,各种病的病态脉象也不尽相同,因而,脉象在诊断疾病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藏医学中病态脉象种类达20多种,大致有浮、沉、洪、细、大、小、滑、涩、满、实、空、迟、数、长、短、缓、紧、弱、粗、硬、柔、促、扁、慢、间歇等等。在人体患病时,常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态脉象。

另外,每个人的脉象也常有差异,就脉跳速度而言,有的人跳动较速,有的则较缓。所以医者应将脉象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分析,还要参照患者平时的情况,进行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除了一般疾病的脉象诊断外,藏医还把脉寒应用于疾病预后吉凶的判断。例如,一些疾病中发现不应有的异常脉象,如壮实人患急性病,脉象按理说应当较旺盛,如果出现相反的脉细弱而无力者,则病人预后不良。同样,假如患慢性消耗性的病症,理应身体虚弱,脉象也应该相应柔软而无力或沉细,但如果反而表现出浮洪粗大的脉象,这也是预后不吉的一个迹象。

此外,如患寒性病而出现热病脉象,或热性病出现寒性脉象或冲、甘、恰三部的脉不全,或者严重病症而有明显而频繁的间歇脉,这些都说明脉象反常,预后不良。

对于妊娠妇女,藏医也认为其脉象与一般常人不同,脉象多较高突有力而且非常滑利。而且还认为,右肾脉滑利强烈搏动者育男,左肾脉滑利搏动强烈者育女,这些都有待用科学方法加以证实。

藏医的其他诊断方法

藏医的其他诊断方法是:这种方法并不能随便乱试用,应注意严格掌握,一是用很轻的剂量来试治,如果是所试的那种病,则很容易见效,否则就非本症,不能再耽误;二是对重症患者不要试用这种诊断法,以免贻误病人。

一、诊断器械

在古代藏医学中,曾经应用一些器械,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如有一种长约15厘米的细金属棍,用于检查是否有骨折。一种是头部略带弯曲的细棍,可用来寻找停留在组织中的异物如铁片等。还有一种方形棍,一端尖,且带有小孔,用来探测脓包中的脓液是否已经成熟。最后,还有一种器械是长方形,一端有乳头状的瓶形开口,在这里有一可容拇指大小通过的洞,另一端有小孔,可以从这里观察。如把它放入胚门直肠,就可以检查是否患有痔疮。

二、治疗诊断法

在藏医中,还曾经用过一种所谓治疗诊断法,就是在对某些疾病尚未确诊时,利用某些药物进行试验性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病症怀疑是一种隆病时,由于诊断证据还不充足,这时可先给病人服用公牛或公羊的踝骨或髌骨熬成的扬。如果服后患者觉着舒脤,那他患的就是一种隆病。

怀疑患者有赤巴病,而又不能肯定时,有两种治疗诊断药可试用:一是取中国扁蕾研成末,然后熬成汤药给病人服用;另一是取苦丁做汤给病人喝。如果病人喝后感觉病情好转,那就表明他所患的是赤巴病。怀疑患者有培根病而又无法肯定时,可试用光明盐、河子和生姜三味共熬成汤,让病人服用,如果感觉舒服,病情减轻,那就是患了培根症。怀疑是否患有胃肠急症或虫积时,可以用五味麝香丸给患者服用,如感到舒服或缓解,即可明确诊断。怀疑患者有血症类疾病时,可让病人服用四味药熬汤,即接骨木、芍药根、干姜苦参,先研成粉剂,共同煮沸熬成浓汤,如服后觉舒服,则所患就是血症疾患。怀疑患者是否有中毒病时,可令其服用二十五味红花丸(因此方药味较多,不一一介绍了),如觉着舒服,就是中毒性疾病。怀疑有腹泄病而难于确诊时,可试用长嘴诃子汤进行治疗。

如果对病人的胃是否可以接受泻药治疗有疑问时,不论泻药是竣烈或温和的,都可先试行服用下列几种熬成的汤药:诃子、川楝子、山里红、石盐,如服后相安无事,则表明可以接受下泻药的治疗。患热性的病人,当症状又完全表现热象时,不能马上就用寒凉药,否则会转成培根病,且发热加重。此时,可服用“四味芍药汤”。

还有,藏医常用放血疗法治疗某些疾病。其作用是把浊血放出,以祛除病症。但在血液中清浊尚未分清之时,就不能立刻放血,否则反而加重病症。此时可服用“三果汤”,服后则好血可与坏血分开。分开后再进行放血疗法,就不会出现后遗症。三果汤指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所做的汤剂。

总之,当诊断难于明确时,可以试用这种带有试验性的诊断法治疗,以帮助明确该断。但这种方法并不能随便乱试用,应注意严格掌握,一是用很轻的剂量来试治,如果是所试的那种病,则很容易见效,否则就非本症,不能再耽误;二是对重症患者不要试用这种诊断法,以免贻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