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
江苏省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风采 > 朱延文
朱延文 信息来源:admin

漫谈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大夫

朱延文

(江苏连云港)

笔者从医三十余年,偶或也能接触到几位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从与他们的接触中,他们时常向我问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中医大夫。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颇多,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

一、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大夫,一定要对中医有强烈的热爱,对病人要有“他痛即吾痛”的心情。只有热爱中医,树立为中医事业奋斗一生的信念,全身心地投身到中医事业中去,才有可能在中医生涯中苦并快乐着,也才能在中医领域小有成就。试想一个不爱中医的人,怎能期望他去深入钻研中医,只有热爱中医,才能在以后的中医生涯中,无怨无悔,埋头钻研,终有小成。“医者仁也”、“医以活人,非求利也”,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只有树立济世活人,广大医学的目的和动机,视病人之痛为己痛,矢志献身中医事业,不畏艰难困苦,悉心钻研,几十年如一日,并以之为最大乐趣,才能在祖国医学方面小有成就。

二、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大夫,充分的热情是必需的,但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大夫,我们还要有扎实的救死扶伤的本领。中医大夫要具有什么样的看家本领呢?我认为需要以下几方面。

1.医药并重。我们中医治病强调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缺一不行。我们既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法的获得,需要我们广涉各家经验,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的经典医理我们要反复学,中医各家学说我们也要不断钻研。只有这样,“广征博涉”,我们才能取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在纷杂的病机中,游刃有余。学医必先知药,我们既要学中医经典本草诸经,知中药性味归经,也要学现代的中药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调剂学及中药煎煮。知中药鉴定,我们才能去伪存真,辨别中药的真伪。知中药炮制,我们才能知柴胡之用有别,半夏炮制有异,地黄生熟有别,正如《修事指南》言:“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疾病无验也”。懂中药药理,我们可以融古今之学,治今时之病。不重视中药调剂及煎煮,则有可能功亏一篑。

2.针药并重。古语云:“看病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足见古人对针灸经络的重视。古代中医大家,也都是针药并重的典范。古人著内经,便有《素问》、《灵枢》,《素问》言人与自然、言阴阳五行、言脏腑经络、言病因病机、言药物、言养生,《灵枢》则言经络腧穴、言针法,并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晋代皇甫谧独撰《针灸甲乙经》,功莫大焉。孙思邈著《千金方》,广搜博采唐以前诸方,亦绘"明堂三人图",提出“阿是穴”等。针灸具有治病效果迅速,便于急救,适应症广,操作方便,费用低廉,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亦是我辈志于中医之士,应该努力钻研的学问。针药并用,效果更显。

3.内外并重。内治法即服汤药,外治法则有推拿、针灸、拔罐、贴敷等,《理瀹骈文》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与内治法相比,则有以下优点:1.推拿、艾灸、敷贴、拔罐,既可避免打针怕痛、服药怕苦之弊,又为治疗疾病多一条给药途径,而且可弥补内治的不足。2.药物作用不经消化道吸收,可以避免各种消化系统和肝脏的代谢功能的影响。3.用药灵活,安全可靠,体外施药,无毒副作用,且对胃肠无刺激,又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故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亦是我辈志于中医之士,应努力钻研的学问。

4.药食同举。从中医起源来说,食疗和医学起源是同步的,即所谓“药食同源,医养同理”。《千金方》记载,“为医者,当需先洞晓医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即体现了对食疗的高度重视。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健康人的饮食做了很多的论述,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因此,治病大家也一定是食疗方面的专家。

5.中西并重,辨病与辨病相结合。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中医大夫,掌握必要的现代诊疗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医学的化验、影像学,拓展了祖国医学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获取疾病的能力,为我们更精准的认识和把握提供了新的手段。掌握现代医学对常见病的诊疗知识,使我们处理疾病更加自信从容,也为我们辨病辨证相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辨病使我们对疾病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辨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分阶段治疗。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方法,即从整体调治,又从局部病损施治,可以减少疾病的误诊误治。

以上是我从医三十年的一点思考和心得,还不太成熟,但我仍希望分享与诸位同仁,希望对弘扬中医能出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朱延文(1965- ),江苏连云港人,从医三十年,善治内、外、妇、儿诸科,尤精于白血病、肿瘤、不孕不育及妇科杂病。治疗疾病主张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药食同举,中西并重,临床用药善用虫类药,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