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
北京市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风采 > 吴步炳
吴步炳 信息来源:admin

吴步炳最新简介

     吴步炳,男,1963年出生,河南项城人。本科(山西中医学院、北京大学、北京中医大学),中国共产党员、主治医师。1982年12月应征入伍,先后被评为海军优秀青年、海军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海军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十杰青年、优秀基层主管、学雷锋先进个人及九江地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4次荣立等功。曾任解放军某部卫生队队长、医疗所所长,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中国国家人才网高级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固脱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会员、全军肛肠学会会员、《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辑。曾任《中国特设医疗新技术》、《中西医结合杂症治要》两书编委、《现代临床外科领域研究新进展》一书编辑。参于著书5部,发表论文21篇,采用"外切内注新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获得军队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在三十多年的临床诊疗实践和理论深造中,不断学习吸收全国肛肠名医治疗痔疾的经验和先进方法,逐渐形成了对痔瘘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特色,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能够熟练地运用中西医诊疗医术治疗藏毛窦、局限性结肠炎、顽固性便秘、胃痛、哮喘、癫痫、顽固性头痛、美尼尔综合症、胸痹、妇科不孕症、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肾病、重症肌无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慢性湿疹、牛皮癣,中风后遗症及各种癌症等疑难疾病中医中药康复治疗

1.   专业擅长

   擅长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诊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癫痫、胃病、湿疹、黄褐斑、痤疮、妇科乳腺小叶増、慢性盆腔炎等疑难性疾病。并长期从事肛肠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

2.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43岁,湖北省武穴市人,1994年04月16日就诊。腹泻伴脓血粘液便一年半。时期曾有多次痢疾发作病史,一年前突然腹泻,大便日解56次,带有脓血,夹杂粘液,便时小腹疼痛、里急后重,曾到多家医院诊治,收效欠佳,而来我部住院就诊。刻下:大便日解3-4次,带有粘液、少量脓血、腹部隐隐作痛、胀气不适、饮食欠佳,全身乏力,身体消瘦,小便正常,夜卧尚安,舌质偏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濡弱。在某医院做结肠钡剂灌肠造影提示:慢性结肠炎。诊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脾虚夹湿、兼有气滞血瘀。治法:健脾利湿、行气化瘀。采取中药口服和灌肠同时进行,将治疗过程分为“清”、“调”、“固”三个阶段。口服基本处方:黄芪30g人参12g薏苡仁30g苍术15g厚朴15g炒山药15g白芍15g炒白术15g陈皮10g柴胡12g升麻12g神曲12g甘草10g。在第一阶段方中加入黄连12g白头翁15g桃仁12g以清热解毒、化瘀祛腐,服药14剂后,大便日解13次、大便带有脓血粘液明显减少、无明显腹痛;在第二阶段方中加入香附15g广木香10g补骨脂10g芡实30g重用炒山药30g白芍30g以调肝脾肾的功能,服药20剂后,患者大便日解12次、临床症状消失;在第三阶段继续服用基本处方月余,以巩固疗效,同时嘱咐患者防止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禁食生冷辛辣制品。灌肠方药由黄芪、白芨、苦参、地榆、金银花、黄柏、黄连、浙贝母、三七粉等中药组成,制成中药煎剂,每晚灌肠一次,每次灌入中药煎剂药液80150ml为宜,至第二阶段口服中药结束为停止。经上述治疗后,病获痊愈,随访至今没再发作。

 

   病例2、×,女,18岁,北京市朝阳区人,2011年10月18日就诊。两年前坐自家购买的新车后出现胸闷、憋气、气短,继之发生喘息,遇春夏之交或到学校上课后病情加重。喘息不能平卧、咳嗽、吐痰不多,曾到多家医院诊治,收效欠佳,又到某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诊治,确诊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给与抗过敏等治疗病情也不能控制,经熟人介绍而来我部门诊就诊。来前经某医院化验血、尿、大便和大生化均无异常,胸透两肺纹理清晰、心肺正常。刻下,患者胸闷、憋气、喘息,咳嗽不甚、无咳痰,伴有心慌、全身乏力、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肺脾气虚、肺失肃降。治法:(1)取膻中,双侧定喘、肺俞穴埋线;(2)取双侧曲池、足三里穴药物注射;(3)中医给予补肺健脾、宣肺平喘。方名:醴泉饮加减。处方:玄参30g炒山药50g炒白术15g代赭石(先煎)15g厚朴15g川楝子12g法半夏12g生晒参10g牛子15g杏仁15g苏子15g补骨脂15g甘草10g黄芩12g桑白皮15g。服药7剂后病情缓解,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胸闷、憋气已无。上方去黄芩加百合15g继续服用月余,病获痊愈,随访至今没再发作。

3. 所获荣誉

   

    曾荣获海军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海军优秀青年、海军后勤部十杰青年、海军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先进个人、优秀基层主管及九江地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4次荣立三等功。

 

4. 媒体报道

   本人的事迹先后发表于《人民海军报》、《江西日报》、《九江日报》、《瑞昌日报》、《长江日报》,并载编于国家级版本《创业者》、《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现代名医大典》、《中华名医专家创新大典》其格言被《中华名人格言》、《中外哲理名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优秀格言选集》、《感恩中国》收编。

 

5. 单位介绍

    本单位主要组织实施单位卫生防疫、伤病员的救治,同时对外开展便民服务,以中西结合为主,诊疗临床常见病和疑难性疾

6. 就诊指南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72号海军工程质量监督站卫生队中西医门诊

 

中药口服灌肠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江西瑞昌38564部队卫生队肛肠科(332207)吴步炳

                              江西瑞昌市江洲造船厂职工医院放射科       严伟耀

    摘要 根据慢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采用口服和灌肠结合,分“清”、“调”、“固”三个节段治疗,即:清理肠间病邪,调整脏腑功能,巩固疗效。经101例临床观察,疗效比较满意,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中药   口服灌肠

    我们应用中药口服和灌肠结合,采取“清”、“调”、“固”三个治疗阶段,治疗101例慢性结肠炎,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按全国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慢性结肠炎131例,分为治疗组101例,男68例,女33例,年龄14~60岁,病程7个月至27年;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1~54岁,病程6个月至22年。

    病变位于直肠7例,乙状结肠17例,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者32例,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者58例,左半结肠16例,全结肠1例。全部病例大便细菌培养1~4次无致病菌生长,查阿米巴滋养体为阴性,46例有红、白细胞及脓细胞,85例无异常。乙状结肠镜检查,131例中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其中27例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及接触性出血。6例有溃疡形成,3例有多发性假性息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方药和用法:口服方药由黄芪、人参、苡仁、苍木、木香、白术、白芍、厚朴、山药、陈皮、柴胡、升麻、神曲、甘草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日3次。灌肠方药由黄芪、白及、白芍、地榆、银花、苦参、黄柏、黄连、甘草、大贝、三七粉,珍龙散组成。除三七粉、珍龙散外,其余药物加水1000ml煎至500ml,连煎两次混匀,将珍龙散、三七粉放入煎剂内搅匀制成灌肠液1000ml,每次以100~150ml灌肠。遇久泻肠滑,灌入即出者,灌肠前10min可口服胃复安10mg或肌注654~2 10mg。

2.1.2  辩证论治:口服和灌肠同时进行,将治疗过程中分为“清”、“调”、“固”三个阶段:①清:在治疗早期,于口服方剂中加入一些苦寒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连、白头翁等,以清理肠间病邪,但本类药品过于苦寒,不宜久用,中病即止,以防伤正。经治时病人往往排出大量粘液,呈咖啡色或棕黄色,质地较粘,扯之难断,当病人自觉症状改善,大便无明显粘液或浓血便时转入第二阶段。②调:即调整脏腑的功能,扶正袪邪。此阶段,口服方剂中少用或不用苦寒清热解毒之品。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菟丝子以补肾壮阳;脾虚肝郁者加青木香、香附以疏肝理气;久泻不止者加芡实、赤石脂以涩肠止泻;腹痛者加大白芍用量以增缓急止痛之功。经治后病人排出粘液逐渐减少,色晦白,质地较稀,扯之易断。治疗至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及大便正常时转入第三阶段。③固:即巩固疗效。此时病人停止灌肠,给以口服方药数贴以作善后处理,但应嘱病人防止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禁食生冷辛辣,注意身体锻炼等。

2.2   对照组   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常规口服,锡类散0.2g、云南白药4g、地塞米松25mg及0.5%普鲁卡因100ml灌肠。

3、治疗效果

  以全国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判断标准为依据,近期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  愈       好  转       无  效      总有效

组别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治疗组   81  80.2·  17   16.8    3     3.0     98  97.1·

对照组   17  56.6   8    26.7    5    16.7    25  83.3  

     ·P<0.01

  治疗组101例随访1年,除8例因饮食不慎偶有便次增多、大便带少量粘液外,余均正常。

4、讨论

    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中“痢疾”、“泄泻”范畴。笔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在给药方法上采取口服和灌肠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在治疗过程上采取“清”、“调”、“固”三个阶段。清: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原因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及大肠形成。依据“治病求源,治水断源”的原则,于治疗早期,在口服药中加入苦寒清热解毒之品,且每日灌肠两次,以清除肠间病邪。调:因腹泻日久,耗伤正气,导致脾胃虚弱,肝脾不和,肾阳不足等脏腑功能失常。经过治疗后,脏腑功能尤其是脾胃功能是否协调,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固:《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本病是慢性难愈顽固之病,复发率较高,因此,经过治疗症状消失后,应注意调养,防止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慎食油腻,禁食腥温之鱼、羊、牛肉和寒凉辛辣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防复发。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以脾虚为主,本组131例,脾虚者占96.95%,笔者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测,在治疗上从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双管齐下,立足整体,突出局部。因此口服用药拟法健脾益气,调中利湿;灌肠用药拟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血生肌。口服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白芍、山药、甘草健脾益气,木香、陈皮辛温调中,苡仁、苍术,厚朴利湿健脾,白芍伍甘草缓急止痛。些胡、升麻升举清气以应“清气在下,则生飱泄”之观点;灌肠方中黄芪、地榆、银花、苦参、黄柏、黄连、大贝清扫解毒,白及、三七粉、珍龙散活血化瘀,珍龙散伍人参、甘草、黄芪、养血生肌。口服和灌肠结合,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珍龙散制法:锻龙骨60g、甘石30g、锻石膏30g研细过筛,加入珍珠粉3g混匀。

Cliniacal Observation of  Combined Therapy of Oral and Enema of

Chinese Herb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litis

Wu Bubing et al

The Coloproctlogic Dept ., Infirmary of  No.38564 Unit, PLA,

Ruichang,Jiangxi 332207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colitis and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treatment based on overall analysis of TCM,combined oral use and enema of chinese herd were .applied in 3consecutive treatment periods, namely eliminating intreintestinal pathogens,regulaing visceral functions and consolid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101 cases with chronic colitis submitted to such tratment .No adverse reaction or side effect were noticed.

Key Words Chronic colitis Chinese herb Combined therapy of oral and enema

 

 

穴位埋线、注射与醴泉饮加减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110例

吴步炳,王宝库

(北京市通州区海军工程质量监督站卫生队,北京101101)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注射与口服醴泉饮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0例,均采用膻中、双侧定喘、肺俞穴位埋线,双侧曲池、足三里药物注射液穴位注射,同时口服醴泉饮加减2~4个疗程。结果  治愈58例,好转4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结论  该疗法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  慢性支管炎;穴位埋线;穴位注射;醴泉饮加减

     【中图分类号】   R056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9)-0764-02

    2003年5月-2008年5月,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与口服醴泉饮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病史,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a或以上【1】。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等。其中男84例,女26例;年龄14~75岁,平均47岁;病程2~46a,平均13a;有吸烟史者78例。

1.2治疗方法

1.2.1 穴位埋线  ①取穴:中、双侧定喘、肺俞。②术前准备:备好手术刀、持针器、止血钳、剪刀、三角1/2弧 12×28缝合针、0号或1号铬制羊肠线等。③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标定膻中穴,局部常规消毒、浸润麻醉,以膻中穴为中心纵形切开皮肤深达皮肤下层,切口长约1.5cm。取3~4根长约3cm的铬制羊肠线用生理盐水浸泡后,由切口放入膻中穴,缝合切口,消毒创口,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患者然后跨坐于椅子上,上肢曲肘交叉放于额前,低头曲颈,充分暴露双侧定喘、肺俞,并给予于标定。局部常规消毒,在距每个穴位上下约1.5cm处进行点状浸润麻醉,将铬制羊肠线用生理盐水浸泡后,用双股铬制羊肠线于每个穴位上下的浸润麻醉点处进行贯穿缝合,用剪刀紧贴针眼,剪去皮外两端线头,皮下留铬制羊肠线约2.5cm,轻柔局部,使铬制羊肠线缩入皮下,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5~7d后拆除缝线。④禁忌:禁用于严重心脏病、糖尿病、孕妇。

1.2.2穴位注射  ①取穴:双侧曲线、足三里。②药物:黄芪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胎盘组织液、核酪注射液等。③注射方法:标定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物,每个穴位注射一种药物1~1.5ml。隔10d注射1次,共3次。④禁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禁用于对其过敏和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未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山莨菪碱注射禁用于脑血管意外、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反流性食管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2.3 醴泉饮 【2】加减  方剂组成:人参、玄参、半夏、杏仁、厚朴各12g,生地黄、牛蒡子、天门冬、生赭石、补骨脂各15g,山药50g,甘草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0次为1个疗程,口服2~4个疗程。功用:润肺止咳,健脾化痰,补肾平喘。如痰中带血加白茅根、藕节清热止血,痰黏难咳加海浮石、贝母清肺化痰,痰黄如脓或腥臭加鱼腥草、金荞麦、冬瓜子清化痰热,痰黏白如沫、畏寒怕冷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胸满气急、痰涌加葶苈子、莱菔子、地龙以泻肺涤痰,潮热盗汗加青蒿、鳖甲、乌梅、浮小麦以清虚热、收敛止汗,胸闷气逆加苏子、旋覆花以利肺降逆,胸痛加郁金、丝瓜络以理气和络,内热壅盛、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以通腑利肺、久病脾虚、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加白术、陈皮、焦三仙以健脾理气。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症状控制,观察1a以上无复发;好转:症状减轻,急性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好转,停药即发。

2   结    果

    本组患者均采用1次穴位埋线、3次穴位注射,口服醴泉饮加减方剂2~4个疗程,结果治愈58例,好转4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其发生发展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肺主气、肾纳气、脾主运化,三脏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正常呼吸。肺脾二脏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脾气虚损,常可导致肺气不足和津液代谢障碍,进而聚湿生痰、成饮,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表现在咳喘痰多等。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反之,肺病日久也要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即“上病及中”,故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强调“培土生金”具有重要的意义;肺肾二脏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累及于肾;或肾的气化失司,关门不利,水泛于上,导致咳嗽、气喘。如《素向·水热穴论》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久病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动则气喘等症;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在生理上二脏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二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总而言之,慢性支所管炎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特别在肾,在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时,要三脏合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不能顾此失彼。本组结果显示,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与口服醴泉饮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既有中医范畴内的治疗作用,又有现代药物学方面的治疗作用【4】。通过穴位所埋的铬制羊肠线和注射的药物对经穴局部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目的。采用膻中、双侧定喘、肺俞穴位埋线,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采用双侧曲池、足三里穴位注射药物,具有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用,用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注射双侧曲池,往往收到即用即效的效果。

   醴泉饮加减方中人参、山药意在补气健脾、培土生金;与生地黄、玄参、天门冬并用,以补助肺阴;因人参具有升补之性,与咳喘上逆者不宜,故佐以生赭石、厚朴,不但能下肺气、消痰平咳喘,而且还能引上焦之逆气、虚热顺流而下,也能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至下焦,助补骨脂补肾不足,肾气充沛自能吸收上焦下行之逆气、虚热。《药品化义》认为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本经》认为杏仁“主咳逆上气............”,方中牛蒡子与杏仁相使为用,以恢复肺的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之功。甘草乃用来调和诸药。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内经》早已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精神调节、身体锻炼、禁烟忌酒、饮食起居和避免过度劳累等方面,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贝政平,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18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12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70

【4】李镁·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4